練乙錚先生在信報專欄,引述美國智庫蘭德公司( RAND Corporation)一項關於醫療保險的研究,解答「完全免費的醫護系統,比起一些常見的用者負擔部分成本的系統,更能保障市民的健康嗎?」
該項研究為不同人士提供四種不同的醫保方案:
(一)費用全免;
(二)住院費用全免,門診則自付九成半,全年個人負擔上限為一百五十元,超過此額則免費;
(三)所有住院及門診費用由個人負擔四分之一至一半不等,上限為每人每年一千元;
(四)所有住院及門診費用由個人負擔九成半,上限亦為每人每年一千元
結果顯示,參與研究人士的健康基本上與不同醫保方案無顯著關係。因此,「從政府財政的社會效益角度看,一個按收入高低收取醫保費用、少數低收入人士免費的醫保制度,比起所有人全部免費的制度,並無健康保障方面的劣勢,卻可節省公帑和有限的醫護資源。 」
政府高叫缺財、無力支持公營醫療開支之時,是否更應檢討現行公營醫療不論貧富的補貼分式﹖
4 則留言:
“是否更應檢討現行公營醫療不論貧富的補貼分式﹖”
根據統計,香港有40%市民有公司或自己的醫療保險,這些中產普遍不會光顧公營醫療,剩下來光顧公營醫療的,大多是老人及基層人士(個人月入少於中位數的一萬元)。因此,要中產多付公營醫療費用,不見得會對收入有太大幫助
醫療融資目的,就是怕現在這40%人士一旦退休,再沒有(及無力負擔)保險(老人醫療保費非常之高),又無預先融資,肯定會轉投公營醫療,變成下一代的包袱。。
還有,閣下今天是否在經濟日報粉墨登場?
根據醫管局2006年的資料(可參考立法會文件),醫管局有23%的病人有醫療保險或某種資助、10%(大約20萬人)的病人月入3.5萬以上。在面對公營醫療開支上升之時,認為首要為公營醫療的角色定位。
市場是有保證續保的醫療保險;當然,年老時的保費也不便宜。問題在於,政府強制保險也不能改變年老較大患病機會的事實(別太相信強制可減低保費;強制解決逆向選擇,惟保險公司同樣不可拒保,對整體受保風險未必有任何幫助),不按年齡、健康風險受取保費的強制保險,最終也不過是稅收、補貼的制度。
現在方向有二:公營醫療繼續包攬大部分服務、實行全民大幅補貼,然後要求市民欠缺彈性的強制性供款/保險;或是大規模調整公營醫療角色、主力補貼貧弱,改變市民預期,從而驅使他們早日為自身將來醫療費用作安排。
波蘿游兄,這個正是區區在下,如覺反感,先行陪過不是。
明兄:
不要單看數字表面。
公務員、醫管局和NGO僱員及家屬,都有權免費使用醫管局服務,人數最少五十萬,他們可能沒有醫療保險,但就肯定有僱主資助(費用全免),相對於220萬,正是那23%。他們有習慣光顧醫管局,除了因為費用全免外,還可以排快隊,得到較好治療,很多更有門路,知道那裏找最好的教授。
公務員、醫管局及NGO僱員平均薪金遠高於全港中位數,其中有很多政府高級官員(包括特首),月薪最高的10%42在$35k以上是順理成章。
除非政府扣減福利(隨時引致暴動),否則這些醫療支出是省不掉。
留意政府故意沒有把保險及受資助的23%分開,其表達數字的偏頗手法,明顯是為了融資鋪路。
未知波蘿游君所想真確與否。即使如此,減少對有經濟能力者的公營醫療補貼,重點在於"改變市民預期,從而驅使他們早日為自身將來醫療費用作安排"。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