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

高斯理論與嘉美雞直銷

政府為減低禽流感風險,要求零售雞檔「日日清雞」。包括「嘉美雞」在內的本地雞農,表示考慮收購零售雞牌,以「一條龍」方式賣雞。

這種收購,其實可以高斯理論解釋。高斯理論指出,界外效應(externalities)可經由諸如收購合併的方法內部化(internalization)解決。政府要求雞檔「日日清雞」,無非認為活雞過夜會增加禽流感風險,威脅市民健康。由此觀之,「日日清雞」的額外成本其實本來就是雞檔的界外成本(negative externalities)。可是,假如雞檔的收入是$100、成本是$70、「日日清雞」的成本是$40,雞檔只有關門大吉。

不過,由於需要牌照才能零售活雞,於是雞檔的存在同時對雞農存在界外效益(positive externalities)。只要有足夠大的界外效益(假如雞檔交回牌照,雞農便無法出售活雞,這個界外效益應該是出售活雞與冰鮮雞的盈利差額),例如收入是$50(同時也是雞檔部分成本)、成本是$10,本地雞農便會收購雞牌以減少損失(即總盈利是$30)。

根據這個想法,政府在嘗試以賠償「解決」零售活雞業時,也應該致力減低雞農、雞檔合併之間的交易費用,甚至將有關活動推至內地,這樣對社會更加有利。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信不信由你

"我是自由市場的信徒,但我經常和我的同事講笑:香港的經濟制度是資本主義,但教育制度是共產主義。"

"……我曾經想在大學資助上實施(學券)……我當時沒有認真跟進這個想法,因為除非政府傻了,不則一定不會做;而萬一真的去做,我一定會是第一個一命嗚呼下台的局長"

以上兩句來自為官十二年的王永平的新書《平心直說》,信不信由你。

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中國的經濟制度》

張五常教授的最新大作《中國的經濟制度》,現逢周二、周四於《信報》刊登。上星期的兩篇主要是引言背景,今個星期則漸入戲肉。

"……資源使用的競爭一定要受到約束,人類才可以生存,因為沒有約束的競爭必然帶來的租值消散,會滅絕人類。"

這裡有更多。

Yeung Wai Hong fights against Competition Law at WSJ

"Hong Kong can use more competition – by ending government-sponsored monopolies like the Stock Exchange and the Jockey Club."

More here.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林本利打錯算盤﹖

剛過的『城市論壇』 ,林本利教授提及減油稅未必惠及運輸業,並以當年政府提供的超低硫柴油稅務優惠,並無反映在零售價上支持論點,潛台詞當然是油公司壟斷市場、對油價上下其手。

同場的業界代表蔣志偉先生卻表示,當年超低硫柴油跟普通柴油的售價並未完全反映稅務優惠,源於超低硫柴油當時須由歐洲入口,是故運費蠶食稅務優惠。這個理由來自油公司的「對頭人」,可信性應當甚高。

林本利教授雖支持為《競爭法》立法,但分析從來以事論事,今次打錯算盤,可見了解各行各業的各種行為並非易事。當然,市民可以寄望將來的甚麼委員,能夠準確掌握各種經濟活動的運作,並公正地作出判決。即便如此,各經濟個體時刻須為各種似是而非的現象,面對官員入屋調查,社會成本非輕。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計劃教育」與「市場教育」

教育與經濟,常被認為是風馬牛不相及,因此對於教育的經濟分析通常不被認同。程介明教授在《信報》專欄以《與私校共舞!》為題的一文,卻難得對「計劃教育」與「市場教育」有準確的陳述。

"首先,由於是市場產生的,就不是按計劃、按確定的要求而出現,成立的社區學院就一定是良莠不齊。期望市場產生的學院像公帑建立的學校一樣齊整,是不切實際的。"

中央計劃的結果永遠是劃一齊整,這部分是計劃的目的、部分是中央單位訊息成本過高下所必須的行政方便。市場是對供求的摸索,「不齊整」很大程度是市場各人需求有異。可是,單以齊整而認為「計劃」勝於「市場」是錯誤的,因為「計劃」出來的表面齊整,往往隱藏著因訊息成本過高而產生的浪費。

"其次,市場產生的院校,素質的提高在乎市場的優勝劣敗。現在的社區學院,有些學生很多,有些瀕臨倒閉,正是市場在發揮作用。從整個體系來說,這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


市場的目的就是競爭,競爭自然會出現重覆建設與勝負,而有勝有負正是推動供應方不斷改進之源。因此,不應以市場上出現過多供應、淘汰,便以為市場失效;正如程文所說,這不單是正常的,更加是健康的。

看一看程文內容,不難看出「計劃教育」就是計劃經濟,而「市場教育」也是市場經濟。孰優孰劣,還須多言﹖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強制醫保是加稅

今天《經濟日報》的《中產階級心聲》一欄,有讀者來稿指強制醫保不是加稅,大意是因為加稅是財富再分配、以富人補貼窮人,強制醫保則是健康人士補貼病人。該讀者所提內容全對,只是不夠全面,結論卻是全錯。

以稅收提供公營醫療,的確是以富人補貼窮人,但同時也是健康人士補貼病人;試問,無病無痛的納稅人,又如何享受這個財富再分配﹖因此,健康人士補貼病人一項,加稅與強制醫保相同。重點在於,以現時香港稅制,加稅是累進稅,劃一保費的強制醫保卻是類似人頭稅的累退稅。

強制醫保是加稅,只是稅種不同。

減稅不是補貼

由於油價高企,運輸業界要求政府減免柴油稅。莫論支持與否,不少評論均以減免柴油稅為對運輸業界的補貼,其中中大財務碩士課程主任蘇偉文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指:

"若運輸業因油價上升有苦況要求減油稅,餐飲業可能因租金貴,要求政府在租金上補貼,或者市民覺得送菜貴又要求送菜補貼,結果令香港的經濟自由被扭曲。"

雖然從政府收支的角度分析,減稅與補貼對政府收入影響雷同,可是兩者的經濟分析卻完全是兩回事;補貼(或加稅)有損社會效益,減稅(或減補貼)卻是有助資源有效運用。

正因如此,張五常教授才會說中國的出口退稅不是補貼

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油價與反競爭行為

支持競爭法者,常以油價的「前後腳升降」為操縱價格的證據。然而,油價趨同,其實可能是市場結構下的競爭結果而非反競爭行為。

"Consider four gasoline stations on the four coners of a busy intersection......Any firm that fails to matach a price cut initiated by one of the other firms, or that increases its own price, will immediately lose many sales. As a result any firm that is thinking about cutting its price below that of the others can confidently predict that the cut will be immediately matached. The cut will not generate very much new business but will maintain maket shares at a lower price. Furthermore, gasoline is a fungible product......In such setting it would be counterproductive to find that the firms acted unlawfully just because they matched prices. They may have little choice except to match." - The Antitrust Enterprise by Herbert Hovenkamp

究竟香港立法之日,是否有足夠經濟專才分清糾纏不清的競爭與反競爭行為﹖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活雞過夜的經濟考量

禽流感重現,政府再次殺雞,同時考慮要求雞販不留活雞過夜。對於政府的要求,業界以成本問題反對。欠缺公共衛生的專業知識,但認為政府不妨從經濟因素方面出發,讓業界自行決定是否容許活雞過夜。

現時政府並無強制雞販不留活雞過夜,一旦發現禽流感,則由政府殺雞並賠償雞販。日後假如政府要求雞販不留活雞過夜,相關成本便由雞販承擔。由此可見,有關要求實際上是把防止禽流感的成本從政府轉移至雞販,雞販反對完全不難理解。

有關要求其實可以由強制轉成選擇,即雞販可以自行決定是否保留活雞過夜(當然需要某形式的登記),但日後禽流感再現、需要殺雞之時,保留活雞過夜的雞販將不獲任何賠償。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雞販贊成不留活雞過夜的誘因,另一方面也促使決定保留活雞過夜的雞販,更加注重場地清潔衛生,減少發生禽流感的機會。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西九「打死狗講價」

練乙錚連續兩天在《信報》撰文,批評西九工程開支的財務評估中,百分之二的通脹假設不設實際。假設的根據,本地的數據只用一年,長期的數據卻是來自外國。

相比工程造價屬於一次性項目,其實西九長期營運的可持續性更形重要。政府「估計」西九文化藝術設施五十年累積的六十多億虧蝕,可由區內餐飲娛樂租金彌補,但是其中詳細分析欠奉(或如通脹假設「嚴加收藏」也未可知)。虧蝕與租金估算只要有毫釐之差,則西九的財務可持續性結論不止於千里。

玩弄數字,所為何事﹖無非以低開支取得支持,工程上馬後「打死狗講價」而已。

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趣聞與委託定價

油價飛升,消息指部分航空公司考慮機票按乘客體重收費,未知孰真孰假。

機票按人頭收費行之已久,部分人或感如此提議稀奇古怪。可是根據張五常教授的委託定價,人頭其實是一人各種特質(高矮肥瘦)的委託。航空公司提供服務大部分與人頭數目有關,故人頭乃成機票收費之委託。現今油價飛升,飛機負重的額外成本高於量度乘客體重的額外成本,體重因而成為人頭之外的委託。

行為隨限而變。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以競爭法扶助中小企﹖

匯賢智庫在《經濟日報》發表文章支持《競爭法》立法,當中提及:

"在香港這個面積細小、人口集中的城市,不少行業是很難容許太多企業參與競爭的。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很多行業,例如食品供應、超級市場、公共交通、電訊市場等,都由一至數間企業主導了市場。要在這些行業上引入競爭,就需要在行政和立法方面對市場作出重大的干預。"

"另一方面,我認為整個競爭法的目的是要扶助中小型企業。"

作者似乎對於壟斷形成一無所知,公共交通及食品供應(作者應指活豬牛﹖)本來就是政府(本地或內地)政策保護下的壟斷,引入競爭關鍵在於開放市場,制定《競爭法》基本上可以肯定無助打破壟斷。

另外,不同學派雖然對於《競爭法》的優劣及設計有所分歧(而且是很大的分歧),但偏偏就是對於《競爭法》不應以「扶助中小型企業」為目的最有共識。試想,《競爭法》若不以增加效率為本,而強行扶助特定企業,或是強行為「很難容許太多企業參與競爭」的市場增加名目上的競爭者,於社會、消費者有何益處﹖

"However, artificially helping small firms to survive when they are not operating at an efficient scale of production is in contrast with economic welfare objectives, Indeed, this would encourages in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would contribute to keep high prices in the economy" - Competitio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by Massimo Motta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匯率與通脹

"金管局的研究顯示,影響香港通脹的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其實是單位勞動成本,而不是受匯率及進口市場的通脹所影響的進口價格。" -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 觀點, 2008月4月3日

"The downward pressures on the dollar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unwelcome rise in import prices and consumer price inflation. We are attentive to the implications of changes in the value of the dollar for inflation an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 - Ben Bernanke, Fed chairman, 02-06-2008


談及匯率對通脹影響的時候,應該緊記匯率只是貨幣政策的表徵,其與通脹的關係,也因而不能簡單直述。匯率下降不一定引致通脹,而過度寬鬆貨幣政府引致的通脹,也不一定透過匯率及進口價格傳導。試想,假如全世界的國家同時增發一倍鈔票,而某國絲毫無從他國入口,即某國匯率不變而進口價格無關重要,但某國通脹卻為必然。


"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 - Milton Friedman, 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