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勞務提供者願意以低於合理的市場價格提供低技術勞務。這個看似非理性的選擇實則可能是基於兩種原因。本地勞務提供者與新移民對合理勞動價格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後者的期望一般來說比前者低,而在成本為主要因素的前提下(假設兩者的工作質素相若),後者獲得僱用的機會是比較高的……由於香港的勞務市場不斷有新勞動人口從外地加入,正受僱者亦無多大籌碼向僱主要求重新訂立合理的勞務市場價格。"
"其次,傳統經濟教科書的假設是當勞動者不接受低於合理市場價格的工資時,他們的另外的唯一選擇是「逸樂」(leisure)……在傾斜都會發展布局底下,逛商場、吃喝、消費似乎已成為香港「逸樂」模式的代名詞。要成本的「逸樂」亦直接令勞務供應者甘於去接受低於合理市場水平的工資……"
整體而言,兩個論點只是指出了低技術勞工市場的供應因為各種原因而增加。需求不變,供應增加的後果是價格下降,但這與「低於合理」沾不上邊。正確來說,是這些因素把「合理」(要是合理可以理解為均衡的話)價格降低了,而不是使其「低於合理」價格。
更令人擔憂的是,文章既指新移民要求工資較低,因而獲得僱用機會較高,這樣設立最低工資明顯便會削弱新移民的就業機會。以此論點支持最低工資,無疑是明目張膽地把最低工資作為打擊新移民就業機會的工具,而這絕非香港之福。
"在現今互聯網的年代,僱主所擁有的似乎是完全的市場資訊,當某個僱主了解到其他僱主願意付出的工資價格後,他是沒有誘因去把工資無故提高的。"
這點蕭滿章兄己經說過。簡單而言,資訊協助市場定價,更快的資訊流通是使市場價格更加「合理」,而非「低於合理」。
雖然文章內左一句市場、右一句市場,但從內容所見,幾乎可以肯定,作者實不知市場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