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2日 星期三

天凱:身為社工我認了

讀到8月18日由黃健明先生所撰、題為〈社工們,認了吧!〉的文章,對其呼籲,身為在職社工的筆者第一位響應。對,我先認了,我要求政府向社會福利增撥資源;對,我要求政府資助非政府機構向社會福利從業員加薪。因為筆者看到的是,前線活動助理/活動工作員職級的員工仍然依靠每月固定薪金$5,000生活;某機構在資源緊縮下竟以$12,000聘請服務單位主任/主管;計劃為本之下,社會服務工作員仍然朝不保夕,合約期短至3個月。還有很多很多的傷痛,雖然筆者並非親歷其境,但亦無不痛心疾首。為此,社工們怎能不爭取?

不要葡萄園主的施捨

黃先生引用《聖經》馬太福音第二十章的寓言,以葡萄園主比喻僱主,工人比喻僱員,來一個你情我願,接受了就別怨。筆者亦非基督徒,但據筆者淺薄的了解,《聖經》原意是以葡萄園主的工錢比喻為天國的恩典,工人比喻為人,無論生前你是好人壞蛋,侍奉多寡,天國的大門也會無條件地打開。不難理解,天國的恩典與政府調撥資源聘用社會福利從業員有本質上的分別。若果政府聘請筆者是一個恩典的話,大概筆者不收取一分一毫,只要有個工作機會便當感激流涕。須知道政府投放資源於社會福利是其責任,而非恩典施捨。而政府的源以及調度資源的權力是來自市民,而非上天。有指社會福利從業員薪金應以市場供求為依歸,以增加資源運用靈活性,提升成本效益。筆者更建議仿效保險經紀業,實行佣金制,多勞多得,資源調度必然得當,社工個個拚命;機構亦不妨上市集資。然而屆時少不免機構全面商業化,服務成為商品,富人可享星級社工的服務,窮人沒錢就自求多福。社會發生問題、矛盾、分化就別算到社工頭上,怪只怪沒有錢買更好的服務。當然這是幻想,筆者亦不願見到這情況出現。社會福利是為有需要的人而設的,他們大都是貧苦老弱,在其他層面已飽受剝削,難道就連最後的社會安全網也需要跟經濟原則嗎?他們沒有錢,政府不支持,希望盡心服務他們的社工大概只能等待上天的恩典了。

政府是唯一真正僱主

黃生建議社工們找一個自己認為公平的僱主。可是,近乎所有非政府社會福利機構的開支均來自政府,政府說不,機構便要停辦,服務就會終止,它才是我們唯一的僱主。政府對社會福利從業員,對社會服務受眾不公平,也許我們有能力可以無奈遠走他鄉,否則只有繼續忍耐。不少有心同工在交迫下只有認命,選擇轉行,但留守下來的不少同工,都仍有信念,相信人本服務的價值,相信保守人的尊嚴……薪酬只是社會福利發展問題的冰山一角。社工們,別忘了我們的使命,為社會福利發展、為服務受眾、為自身的尊嚴及報酬,踏出一步爭取吧!

在職前線社工 天凱

轉載8月22日蘋果日報論壇

沒有留言: